- 原文翻译:
猿啼客散暮江头, 人自伤心水自流。
同作逐臣君更远, 青山万里一孤舟。
-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(猿啼客散暮江头)拼音版:
-
yuán tí kè sàn mù jiāng tóu , rén zì shāng xīn shuǐ zì liú 。
tóng zuò zhú chén jun1 gèng yuǎn , qīng shān wàn lǐ yī gū zhōu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送崔升归上都》
《送柳使君赴袁州》
《更被奏留淮南,送从弟罢使江东》
《送李挚赴延陵令》
《送陆澧还吴中(一作李嘉祐诗)》
《登迁仁楼,酬子婿李穆》
《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》
《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》
《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》
《使还至菱陂驿渡浉水作》
《游休禅师双峰寺》
《送从弟贬袁州(一作皇甫冉诗,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)》
《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》
《严陵钓台,送李康成赴江东使》
《七里滩重送》
《过隐空和尚故居》
《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適,兼呈空上人(一作皇甫冉诗)》
《送李七之笮水谒张相公》
《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。幽琴》
《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》
《新年作》
《送陆羽之茅山,寄李延陵》
《送友人南游》
《云门寺访灵一上人》
《岳阳馆中望洞庭湖》
《冬夜宿扬州开元寺烈公房,送李侍御之江东》
《使回次杨柳过元八所居》
《避地江东,留别淮南使院诸公》
《客舍喜郑三见寄》
《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…数事率成十韵》
《洞庭驿逢郴州使还,寄李汤司马》
《送韦赞善使岭南》
《双峰下哭故人李宥》
《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…赴汝南行营》
《余干旅舍(摇落暮天迥)》
《饯别王十一南游》
《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》
《相和歌辞。从军行六首》
《送沈少府之任淮南》
《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》
《过郑山人所居》
《代边将有怀》
《温汤客舍》
《寄别朱拾遗》
《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》
《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,简演公》
《小鸟篇,上裴尹》
《陪辛大夫西亭宴观妓》
《岁日见新历,因寄都官裴郎中》
《湘妃》
《赴宣州使院,夜宴寂上人房,留辞前苏州韦使君》
《过裴舍人故居》
《晚次苦竹馆,却忆干越旧游》
《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》
《喜晴》
《吴中闻潼关失守,因奉寄淮南萧判官》
《淮上送梁二,恩命追赴上都》
《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》
《九日题蔡国公主楼》
《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》
《馀干旅舍》
《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(古台摇落后)》
《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》
《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》
《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》
《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》
《入白沙渚,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,怀天台陆山人》
《送贾三北游》
《石梁湖有寄(一作怀陆兼)》
《重过宣峰寺山房,寄灵一上人》
《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》
《寄许尊师》
《北游酬孟云卿见寄》
《送崔使君赴寿州》
《西陵寄一上人》
《三月李明府后亭泛舟(一作皇甫冉诗)》
《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》
《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。白鹭》
《春望寄王涔阳》
《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》
《别李氏女子》
《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,次前溪馆作》
《湘中纪行十首。云母溪》
《逢郴州使,因寄郑协律》
《正朝览镜作》
《宿怀仁县南湖,寄东海荀处士》
《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》
《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》
《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(其树岭南,移植此地)》
《哭张员外继(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)》
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《过包尊师山院》
《夜中对雪赠秦系,时秦初与谢氏离婚,谢氏在越》
《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》
《湘中纪行十首。洞山阳(一作洞阳山)》
《罪所上御史惟则》
《送韩司直》
《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》
《使回赴苏州道中作》
《步登夏口古城作》
重送裴郎中贬吉州(猿啼客散暮江头)译文
猿猴啼叫,送行的人已散尽,落日挂在了江头。我独自伤心,而水也自顾自的流。同是被贬的臣子,而你却走得更远。青山过后万里,只有一叶孤舟。
-
重送裴郎中贬吉州(猿啼客散暮江头)鉴赏
诗题“重送”,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。刘、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,同病相怜,发为歌吟,感情真挚动人。
首句描写氛围。“猿啼”写声音,“客散”写情状,“暮”字点明时间,“江头”交代地点。七个字,没有一笔架空,将送别的环境,点染得“黯然销魂”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。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,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,纵然不浪浪泪下,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。“客散暮江头”,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。日落西山,暮霭沉沉,旅人扬帆,送者星散,此时尚留在江头,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。
第二句“人自伤心水自流”,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“江头”,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。此时日暮客散,友人远去,自己还留在江头,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,只好独自伤心了,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。两个“自”字,使各不相干的“伤心”与“水流”联系到了一起,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“伤心”,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。
三句从“伤心”两字一气贯下,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。第三句在“远”字前缀一“更”字,自己被逐已经不幸,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,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,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,依依惜别之意,表现得更为丰富、深刻。
末句“青山万里一孤舟”与第二句的“水自流”相对应,而“青山万里”又紧承上句“更远”而来,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,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,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。“孤舟”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,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,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。
从通篇来看,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,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,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。情挚意深,别有韵味。前人论刘长卿“诗体虽不新奇,甚能炼饰”(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》)。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,正见他的“炼饰”功夫。
-
刘长卿(约709-780),字文房,河间(今河北省河间县)人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)进士。肃宗至德年间,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,因被人诬陷,下姑苏(今江苏省苏州市)狱,后贬为潘州(今广东省茂名市)南巴尉,移陆州司马,死于随州刺史任上。世称刘随州,有《刘随州集》。刘长卿与杜甫同时,比元结、顾况年长十余岁,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。他的诗内容较丰富,各体都有佳作,尤长于五言律诗,权德舆说他自诩「五言长城」。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。他的诗驰声于上元、宝应(唐肃宗的第三、第四个年号)间。皇甫湜说:「诗未有刘长卿一句,已呼宋玉为老兵。」可见其诗名之高。